之所以轉換跑道成為研究者,是出於身處臨床現場的期間,看到太多無法治療的疾病,面對無法去除患者痛苦的現狀,想要努力改變如此情況的念頭。
由紐西蘭與澳洲共同主辦的第九屆國際足總女子世界盃,也將於7月20日在紐西蘭開幕。新聞來源 Not just about money: New Zealand women fight for rights on soccer field(The Washington Post) U.S. soccer has equal gender pay. Will other sports follow?(CBS News) Gender pay gap in sport - Disparity, progress and the way forward?(Lexology) 延伸閱讀 【TIME】運動場成為性別薪資平等的新戰場 美國女足與男足達成歷史性團體協約,成功爭取「同工同酬」、賽事獎金均分 未來人們將不只「瘋世足」:歐洲足聯預測2033年女足商業價值,將達6億8600萬歐元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 梅奧|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紐西蘭足壇的性別不平等 《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紐西蘭在全球的形象不斷進步,但他們的足球產業,卻長期存在著男女薪資、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鼓勵廣告媒體宣傳女性運動員,也鼓勵企業透過商業合作和贊助,擴大對女子運動、選手的投資。《Lexology》報導指出,推動男女運動平權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大推廣女子體育。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梅奧與傑克曼於今(2023)年開始,加入了董事會成員幾乎都是男性的西斯普林斯協會,再度試圖實現足壇的男女平權。
以籃球為例,美國職籃(NBA)男性球員的平均年收入為530萬美元,明星球員的收入會再高出得多,例如柯瑞(Stephen Curry)和杜蘭特(Kevin Durant)去年的年薪分別為4570萬美元和4200萬美元。球隊成員傑克曼(Maia Jackman)表示:「有很多球隊的女性都會為自己挺身而出,但他們會遭到打擊,接著放棄,但西斯普林斯(Western Springs)的人不同,他們一直堅持自己的信念,沒有退縮。先從〈一千零一個目標〉作為起點,在這詩篇中尼采是這麼說的: 查拉圖斯特拉曾遊歷過許多地方,見到了許多民族的善與惡。
羅素《變動世界的新希望》主旨在於討論人與自然的衝突、人與人的衝突、人與自己的衝突,並且在各種衝突中探尋和諧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有一個新的視野,作為大家合力追求的共同目標。」這話引起了我的無限共鳴,因而尼采的酒神精神便成為我衝破西方形而上學網羅以及宋明道統觀念囚籠的兩個面向。五、道德準則是人為設定的,並非所謂天啟的──「不是從天下降下來的聲音」。
直到接觸了尼采,我才體會到思想園地裡充滿著蓬勃的生命感。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尼采說:「西方傳統哲學注入了過多的神學血液。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羅素強烈譴責英美政府的侵略行徑。兩千五百年前的老子便提出美醜善惡的價值相對性觀點,如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官方將儒學的忠孝節義,由「移孝作忠」而狹化為「忠於領袖」。
學術圈裡,則道統意識的樊籬深沉地籠罩著人們的心思。而我在大學期間,課程則以西方哲學為主,從柏拉圖(Plato)到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ndrich Hegel),每個哲學家所構造的龐大體系,最後都要抬出一個虛構的上帝,作為其理論的最後保證。文:陳鼓應 三全球視野下異質文化的對話 前面談到儒、道和名、道學派間進行的對話,接著要談在中西文化的差異中如何進行對話。四、每一個民族所形成的不同價值判斷都基於四個重要因素:困苦、土地、天空及鄰族關係。
〈一千零一個目標〉所提出的價值判斷的多樣性,使人類能夠從一個新的視野來追求更高的目標,延續多樣的道德形態,尼采這一主張與莊子的齊物精神正相會通。在這世界上,查拉圖斯特拉還未曾發現比善惡更強大的力量。
在這種無所不包的思維籠罩下,讓人深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就我個人的學術理路,是由尼采而存在主義再到莊子。
尼采與莊子的會通:世界各民族道德形態與價值判斷的多樣性 這裡我先以尼采《查拉斯圖特拉如是說.一千零一個目標》與《莊子.齊物論》作為基點進行論述,來察看中西文化在極大差異之中有其可以會通的觀點。」這是莊子對世界上各物的存在性及其獨特意義的肯定。六、人類有千百個民族,就有千百種道德準則。由於蔣氏政權實施戒嚴長達三十八年,在高壓統治下,知識分子的言行往往成為鎮制力注視的焦點。時至今日我已有了一千個目標,因為我們有一千個民族。然而,各種不同的善惡判斷之間就會形成相互對抗,導致四分五裂,以致各民族之間出現了隔離、混亂的狀態。
道家思想自老莊開始便倡導價值取向的多樣性與道德判斷的多向性。那是記錄著他們超越自我的匾。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中西哲學自然觀的差異:天人合一論與天人分離觀的對顯 在人和自然的關係上,羅素說了如下這些富有現代意義的話: 現在我們對於自然的態度,有以驕橫代替順從的危險,這將導致更大的災難。
」(〈二章〉)莊子更闡揚齊物精神:不同的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萬物都有其各自生成的方式和獨特的生存樣態,如〈齊物論〉所說:「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但是眾多殊異性的主體生命是可以相互會通、互為主體的,即莊子所說的「恢恑憰怪,道通為一」。
由共相來看,則莫不同。我們應該對於一個民族的困苦、土地、天空及鄰族關係有所認識,這樣才能了解他們自我超越的法則是什麼。一九六一年,已經九十高齡的羅素,仍然在參與對英國政府的抗議示威中被捕入獄。真的,我的兄弟,一旦你認清一個民族的需求、天空及其鄰人,你無疑會猜想他們自我超越的法則是什麼,以及他們攀登希望之梯的目的又是什麼。
我的祖籍是福建客家地區,十來歲便因戰亂隨父母遷居台灣。我們雖然能使物質的自然滿足於我們的願望,但我們不能支配自然或改變自然的常態。
羅素之所以對我那一代人產生廣泛的影響,不是因為他的分析哲學,而是他解析社會現狀的論著,最盛行的如《變動世界的新希望》,羅素言論最引起我們共鳴的是他深懷社會良知的呼聲。由於萬物有其殊相也有共相,由殊相來看,則莫不異。
我們首先談人與自然的衝突〈一千零一個目標〉所提出的價值判斷的多樣性,使人類能夠從一個新的視野來追求更高的目標,延續多樣的道德形態,尼采這一主張與莊子的齊物精神正相會通。
由於萬物有其殊相也有共相,由殊相來看,則莫不異。因此,需要有一個新的視野,作為大家合力追求的共同目標。羅素與莊子的會通:破除西方中心論與人類中心論 我們這一代是戰後生長的一代,自青少年開始,便處於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直到接觸了尼采,我才體會到思想園地裡充滿著蓬勃的生命感。
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羅素強烈譴責英美政府的侵略行徑。」這是莊子對世界上各物的存在性及其獨特意義的肯定。
然而,各種不同的善惡判斷之間就會形成相互對抗,導致四分五裂,以致各民族之間出現了隔離、混亂的狀態。羅素《變動世界的新希望》主旨在於討論人與自然的衝突、人與人的衝突、人與自己的衝突,並且在各種衝突中探尋和諧的可能性。
尼采說:「西方傳統哲學注入了過多的神學血液。中西文化也是這樣,如莊子與尼采彼此的人生觀雖有巨大的差異,但也有許多觀點可以相互會通。
评论留言